本文转自:人民铁道报
集大原高铁串起著名古建景点。陈夙颖 制图
古典与现代风格结合的大同南站,展现古都悠远气度。张钰 摄
大同南站旅游集散中心内的悬空寺手工微雕。张钰 摄
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悬空寺。张钰 摄
樊康屹 闫虹丽
“地上文物看山西。”文博界广为流传的说法,道出了山西古建筑的至高地位
据统计,山西现存古建筑2.8万处,其中元代及以前木构古建筑509处,占全国的80%以上
特别是全国仅存的3座唐代木构古建筑均在山西,堪称“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”
然而,在过去,这些瑰宝散落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
交通不便让许多珍贵遗产“深藏闺中”,不为世人所见
高铁的鸣笛声穿越时空,唤醒了沉睡的古建
2024年12月31日,集大原高铁(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速铁路)开通运营
这条309公里的钢铁动脉,如同一把钥匙,打开了晋北文旅的“黄金通道”
云冈石窟的庄严佛像、悬空寺的凌空绝艺、应县木塔的斗拱奇观、雁门关的边塞风情
这些建筑奇迹曾需要辗转颠簸才能瞻仰,如今实现了游客“一日看尽晋北景”的便捷
一线串珠 跨越时空的建筑史诗
“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”“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”,20世纪30年代,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心心念念想去应县,一睹应县木塔的真容,但对交通是否便捷有些隐忧。
事实也确实如此。结束对大同古建的测绘后,梁思成一行人踏上应县之行。从大同去应县,没有直达的客运汽车,路途上不仅要绕道山阴县岱岳镇,还要换乘骡车前往。70余公里,他们走了整整13个小时。
所幸,这座千古一塔没有令梁先生失望,他将对木塔的痴迷之情,写信寄给妻子林徽因。这些被后人称作“木塔情书”的文字,让无数人对这座屹立近千年的木塔心生向往。
90年光阴倏忽而过,梁思成笔下“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”依然矗立在晋北大地,得见它却已不再艰难。集大原高铁开通后,旅人们循着应县木塔的足迹而来,仰望斗拱如莲,聆听风铃摇曳,静观燕群环绕,在榫卯交错的岁月痕迹里,读懂梁思成那份“老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”的痴迷与惊叹。
“从大同到应县坐高铁只需20分钟,下了车一出站就有直达景区的大巴,非常方便。”趁着暑期,来自广东的李女士带着孩子专程前来探访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取景地。此前,他们已游览了云冈石窟、悬空寺等景点,山西古建的雄浑壮美让他们惊叹不已。
高铁的开通,也让拥有“应县三宝”其中两宝的净土寺从寂寂无声到游人如织。今年五一假期,净土寺接待游客达15.5万人次,同比增长49.2%。
无论是蜚声海内外的建筑奇观,还是隐于乡野的匠心神作;无论是载入史册的营造典范,还是鲜为人知的民间智慧;无论是知名的大师,还是不知名的匠人……飞驰的高铁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,更打破了认知的藩篱,让每一处承载着中华文明脉络的古建都能获得应有的瞩目。当现代交通与传统建筑相遇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旅游线路的贯通,更是一种文化血脉的延续。
一站一景 高铁站里的古建密码
集大原高铁在山西境内共设7座车站,其中,改扩建的怀仁东站,新设的应县西、山阴南、朔州东、雁门关等站各具特色,每一座站房都如同一座精心雕琢的仿古建筑,以现代工艺重现传统营造技艺的精髓。
怀仁东站以“塞上瓷都,德乡怀仁”为主题,站内装饰融入“功德塔”“蓝花碗”等元素,温暖的“旺火黄”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晋北窑火中,感受文明的生生不息。
应县西站以“重檐立斗,层台累榭”为设计理念,层层进退的“檐口”,八角藻井形态结合木斗拱元素,提炼“如意结”雕梁画形态,再现应县木塔“云薄万拱,百尺莲开”的绝美意境。
山阴南站巧妙运用“广武长城”形态,飘逸灵动的屋顶曲线呼应桑干河水碧波荡漾,展现“长城镇雁北,桑干拂山阴”的刚柔并济。
朔州东站以“塞外雄关,人文之塔”为建造理念,融合右玉杀虎口长城与崇福寺屋檐元素,彰显“雄关吞山色,古塔内外明”的壮阔气势。
雁门关站则以“稳重刚毅,雁门新景”为理念,融汇代州文庙的儒雅风骨、边靖楼的军事威严与雁门关的雄浑气度,配以“城墙灰”“边塞赭”的庄重用色,重现“中华第一关”的风华。
这些车站不仅是交通枢纽,更是地域文化的微型博物馆。旅客出站即“入画”,即使擦身而过、匆匆一瞥,也能在站厅的方寸之间,感受三晋大地独有的建筑美学与历史厚度。
车站随处可见的古建元素诉说着千年文脉,贴心的服务则温暖着每一段旅程。大同南站建起旅游集散中心,拓宽旅游公共服务窗口、开行车站至景区旅游直通车,有效助力大同市文旅产业发展。朔州东站打造“朔风古韵”服务品牌,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站车全程式“链接服务”。雁门关站设立旅游咨询台,实现“高铁+旅游”无缝衔接,让舒心旅程即刻开启……集大原高铁正以其鲜明的文化特质和人性化的服务品质,书写着新时代“站城融合”的精彩篇章。
一车一韵 优雅流动的文化名片
如果说站房是凝固的文化地标,那么列车就是跃动的建筑诗行。集大原高铁线上,“雁门关号”“应县木塔号”“广武号”等冠名列车穿梭往来,这些以三晋古建命名的动车组,将建筑美学延伸至千里铁道线上,让表里山河的壮美画卷随着飞驰的列车延展开来。
今年1月24日,“广武号”冠名列车首发,这趟以“灵秀古城,新韵山阴”为主题的列车,成为一张推广古城山阴旅游的“流动名片”。
车身涂装上,广武明长城蜿蜒多姿的城墙轮廓在金色晨曦中延伸,与苍翠欲滴的沿线林木相映成趣,远处的汉墓群更添几分历史的神秘感。车厢内,海报、小桌贴、头枕片以及行李架贴,彰显着文魁塔、旧广武城等标志性建筑的卓绝风采,引人注目。
“没想到能在高铁上看到广武长城的‘月亮门’,我之前还爬过一次,它独特的造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”乘坐“广武号”列车时,旅客马国栋看到了行李架旁的海报,唤起了昔日旅行记忆,“也希望更多人能到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古长城。”
眼观三晋胜景,耳听古建传奇。集大原高铁的各趟冠名列车上,精心设计的旅游宣传广播、视频循环播放,让旅客在旅途中沉浸式感受晋北文化的非凡魅力,将高铁客运的“流量”转化为文旅体验的“留量”。
列车服务也独具匠心:乘务人员精心制作沿途景点攻略,详细标注交通接驳信息;化身“文化使者”,将景区特色与故事编成顺口溜,让厚重的历史在欢声笑语中焕发光彩。
钢轨延伸处,古建新生时。高铁载着四方游客呼啸而来,与古建的千年回响交织,奏响了一曲现代交通与文化遗产共融的华美乐章。
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